- 视频资源大小:3.35 GB
- 更新时间:2021-12-27 08:32:04
- 类别:名师讲座 > 企业管理
资源简介:
【新科学世界观】牛顿机械论与科学管理
在《牛顿机械论》这节课里,李铁夫讲到“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就是在头脑中建模的过程。在我能处理的范围内对模型进行处理,然后在第一性原理基础上对这个模型进行处理。”
从古典物理学到牛顿机械论,最大的变化在于引入了“实验”与“数学”:从实验看到新的现象,然后靠唯象理论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数学形成一个理论架构。
这让我看到了最近正在学习的两个案例的相似性。
【泰勒的科学管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第一次把科学管理带入企业,在他之前,企业家们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来指挥生产、管理企业。
当时美国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现状,泰勒并不是简单地观察工人们的劳动,而是做了大量、长期的实验。通过对数百个工种、最长达20年的实验,使得管理学由杂谈变成了一门严肃的真科学。
泰勒的实验(建模)方法可以总结为:
1、找10-15个不同的人,这些人对所要分析的工作具有特殊的专长;
2、研究每个人在完成工作时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明确动作顺序以及他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测算工人做这些基本动作时,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进而确定选择用最快速度完成这项工作时其动作的组成部分;
4、消除一切虚假的、慢的和无用的动作;
5、把最快的动作和最合适的工具汇集成一个序列,并推广开来。
泰勒打破了当时人们关于“积极工作会创造失业”的认知,通过实验+科学论证的方式,创建了效率和效益更高的科学性管理。
【阿里巴巴的新制造】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已经宣布”退休计划”的马云,为阿里画下了下一个目标——新制造。
这个新制造的样本在距离阿里滨江园区30公里外的乔司村,这里隐藏着数不清的服装车间,为淘宝卖家们生产着大量“小批量快反订单”。
过去,服装车间的生产流水线一旦开始转动,只有等待生产结果,才能根据客户反馈调整计划。这是一个漫长、滞后的反馈过程。最终的结果经常是,客户不要的尺码生产很多,要的尺码没有生产出来。
阿里的新制造升级后,在车间里,每一条流水线都装有一个特殊的摄像头,有一家叫奇点的工厂,这样的摄像头在流水线上有20多个。这些摄像头每天要在工厂里进行1.3亿次扫描,当悬挂在工厂墙上设备完成计算之后,会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当客户打开手机时,就能清楚看到有多少件衣服在生产,什么型号、什么颜色,都一目了然。
再往上,工厂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人力、时间分配,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成品的发货变得更加精确,高频调整备料与生产流程成为可能,每一小时的生产都能与客户变动的需求相匹配……
这也是一次建模的过程,在两段不同时代的实验中,泰勒带着秒表行走在工人身边,阿里巴巴通过摄像头记录着流水线上的每一帧图像。
在经由“实验→唯象理论→理论架构←数学”的过程后,我们发现,只有数字化整个生产流程,我们才能以技术推动生产的巨大进步。
在灯火通明的传统工厂里,我们看不清一条流水线上究竟在生产什么。反而是在一片漆黑的黑灯工厂里,我们却能清晰地看见每一条流水线上哪怕最细节的生产环节。
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中写道:只有真实世界可量化的部分能够进入数字世界,并在那里获得成功。
牛顿的机械论是什么?
牛顿的机械论在我的理解就是规律,了解自然运作的规律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不会有偶然性。
牛顿机械论的实践运用和秒懂案例:
a:运用于个人发展:
我们一生虽然很漫长,但是关键性的决定往往是那么几个,这个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懂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必要的时候要舍弃什么。这个就是二元论,要解决问题必须是站在问题之外甚至是高于问题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往往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我们要不断地以第三者的眼光来审视和看自己,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就好像我们去年面临很多难题一样,如果站在员工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可能分分钟就要产生分歧。但是我们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时时刻刻反思客户要什么,最终有些客户成了我们最忠实的粉丝,不断地给我们转介绍,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b:运用于企业:
企业我用的一般是还原论和决定论会比较多一点,做事方面会偏向于还原论,统筹和布局方面会偏向于决定论。
还原论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将每个独立的生态位的职能清晰细化,甚至细化到日常工作,虽然说我们公司的招聘不多,但是招聘这块我们也是有套流程,要考验面试者的总结归纳的能力,逻辑衔接的能力以及谷底反弹的能力,毕竟我们是销售驱动型的公司,最在乎的是一个销售人员的谷底反弹抗压的能力,见过太多聪明的销售人员,最终都沦为短跑选手,就因为人的底层出现了问题,就是心智模式不够成熟,心智模式不够成熟的在销售这条道路上很难实现长跑或者不断的换赛道,不断地低端重复,最终可能改行或者放弃。
牛顿机械论的边界:
暂无评论内容